|
 |
|
頭銜:高級金融分析師 |
昵稱:新手來了 |
發(fā)帖數:10307 |
回帖數:1341 |
可用積分數:180790 |
注冊日期:2008-03-12 |
最后登陸:2010-11-14 |
|
主題:國產手機抽身救市 結構調整后前景可期
國產手機的領軍代表夏新、聯(lián)想、波導、TCL等近期成為各方關注焦點。緣由是他們的市場行為讓外界感覺到了一個產業(yè)危機信號:國產手機已陷入虧損境地,亟需“抽身自救”。在國際手機巨頭的侵蝕下,2007年的國產手機確實沒有了往日的輝煌,但是否就像一些人認為的國產手機“寒冬”已至,或將退市?事實上,不管是聯(lián)想剝離手機業(yè)務,還是夏新虧損,國產手機并非要退市,而是進入市場結構調整期,整合過后的國產手機或將更繁榮。因為,縮緊的拳頭揮出將更有力。 08年盈利風險增大 目前,幾乎所有的關于國產手機的輿論都披上一層陰霾的色彩,“五大國產手機內戰(zhàn)交困”、“國產手機老牌主力軍集體收隊”、“國產手機遭遇滑鐵盧”、“國產手機巨頭全面虧損”等言論四起。而財報顯示,幾大國產手機企業(yè)去年確實都面臨虧損。 2007年上半年,夏新電子巨虧3.5億元,第三季度虧損近1.1億元,年底夏新發(fā)布全年虧損預警;相比夏新,波導虧損情況更加嚴重,去年前三季度共損失5.06億元;與此同時,聯(lián)想手機業(yè)務收入在過去六個季度里連續(xù)以平均25%的幅度急速遞減,截至2007年12月的財季里,收入下滑到僅有1.1億美元,這只是2005年年中的水平。 與虧損相伴的是市場份額的縮水。統(tǒng)計數據表明,去年前三季度,國內品牌手機總體份額為33.8%,比2006年底下降了兩個百分點,是自2004年以來的第二個低潮期。不僅如此,截至去年第三季度,38家國內品牌手機生產企業(yè)共銷售GSM手機7871萬部,僅占全部GSM手機銷量的22.6%,份額僅為諾基亞的62.3%。 虧損增大了國產手機企業(yè)今年的風險,幾大國產手機主力開始“自救”行動。首先是聯(lián)想集團以1億美元價格剝離聯(lián)想手機業(yè)務,而專心于國際電腦業(yè)務;日前波導股份出售其可年產2000萬部手機的寧波波導薩基姆電子公司。 結構調整后前景可期 國產手機主力的“自救”行動,引起了業(yè)界及媒體的強烈關注。有人認為這是國產手機的“寒冬”效應。盡管國產手機市場出現(xiàn)“頹勢”現(xiàn)象,但這只是表面現(xiàn)象。 首先,國產手機新軍突起,大有搶占國產手機頭把交椅之勢。這些新軍包括中興、華為、天語、宇龍等后起之秀。據悉,2007年第三季度,天語手機出貨量接近300萬部,僅在9月份出貨量就突破180萬部。而據宇龍通信的控股公司中國無線科技發(fā)布的2007年度業(yè)績預告顯示,預計宇龍通信2007年的純利將比2006年增長3倍以上。
【免責聲明】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,從未開展任何咨詢、委托理財業(yè)務。任何人的文章、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,與金融島無關。金融島對任何陳述、觀點、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其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。股市有風險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