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: 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2022-07-18 14:19:15          
功能: [發(fā)表文章] [回復] [快速回復] [進入實時在線交流平臺 #1
 
 
頭銜:金融島總管理員
昵稱:大牛股
發(fā)帖數(shù):112573
回帖數(shù):21873
可用積分數(shù):99847155
注冊日期:2008-02-23
最后登陸:2025-05-15
主題: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2022年6月25日重慶國際車展上,長安汽車、華為、寧德時代聯(lián)合發(fā)布“阿維塔11”。

7月15日,長安汽車發(fā)布業(yè)績預告——2022年H1歸母凈利潤50億~62億、同比增長189%~259%,兩項指標均高于比亞迪。

2022年初至今(7月15日收盤),長安汽車、比亞迪漲幅分別為55.1%、26.1%。盡管漲幅驚人,長安汽車市值仍不及比亞迪的五分之一,似乎還有空間。

可惜的是,長安汽車賺的是“燃油車最后一個銅板”。

根據(jù)《產(chǎn)銷快報》,2022年H1長安汽車總銷量112.6萬輛、同比下降6.25%;其中,新能源車銷量僅8.5萬輛,占總銷量的7.54%。不要說比亞迪,上汽集團2022年H1新能源車銷量達39.2萬輛、占總銷量的17.6%。

根據(jù)預告,長安汽車2022年H1凈利潤上限為62億,其中21億來自一季度阿維塔增資后的“公允值重新計量”,而上汽集團Q1扣非凈利潤已達50億。不論是總產(chǎn)量、新能源車產(chǎn)量、盈利能力,長安汽車與上汽集團都有很大差距,兩家市值卻不相上下。

“好日子”回來了!

長安汽車的前身為兵工企業(yè),1991年從鈴木公司引進奧拓微型轎車生產(chǎn)技術(shù)。到1996年產(chǎn)能達到15萬輛/年,并能夠制造用于微型汽車的江陵牌汽車發(fā)動機。

1996年11月、1997年6月,長安汽車先后在深交所發(fā)行B股、A股。

2001年,長安汽車營收、凈利潤分別為73.3億、1.6億。

2014年,長安汽車營收529億(其中整車銷售收入527億)、同比增長35.2%。

2001~2014年,營收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.4%。

2014~2018年,營收增速逐年回落,2017年僅為1.9%,2018年同比下降17.1%。

2019~2021年,營收增速逐年提高,2021年營收突破1000億、同比增長24.3%。

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長安汽車營收增速呈完美“V”型,似乎“好日子”又回來了。

撕不掉的廉價標簽

判斷汽車品牌屬于“豪華”、“中檔”或者“廉價”最簡單的辦法是看價格。一旦被貼了“標簽”,需要很長時間才能“撕掉”。

2016年特斯拉model 3還沒上市,主打車型是Model S、model X,出廠均價高達48.9萬元/輛。2021年,Model 3成絕對主力、出廠均價降至30萬元,但不少人還是將特斯拉視為“豪華品牌”。

2020年,比亞迪出廠均價首次突破20萬元。2022年停售燃油車,中高檔車型陸續(xù)發(fā)布并放量,出廠均價將逐步提高,但先入之見短時間難扭轉(zhuǎn)。

長安汽車自主品牌從“低端”起家,許多人眼里始終是“面的”。

2001年,長安汽車銷量約為20萬輛。其中,“長安之星”4.36萬輛、出廠均價5.46萬;奧拓3.32萬輛、出廠均價4萬,微型廂式貨車7.37萬輛、出廠均價2.4萬。

2004年銷量增至45.4萬輛(其中本部20.5萬輛、鈴木11萬輛、福特2.34萬輛、南京長安5.82萬輛、河北長安5.76萬輛)。

截至2014年末,長安汽車累計出貨1000萬輛,成為第一家銷量達到“千萬級”的中國汽車品牌。

2016年,長安汽車銷量為306萬輛、達到巔峰。

2018年銷量回落到208萬輛、2019年跌至176萬輛開始反彈,2021年銷量為230萬輛、同比增長14.8%。

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長安汽車銷量雖高,但低端產(chǎn)品占絕大多數(shù),看出廠均價:

2014年銷量254.4萬輛、出廠均價2.07萬/輛;

2016年銷量突破300萬輛,整車銷售收入785億、出廠價2.6萬元/輛;

自2017年起,長安汽車銷售均價逐年提高,2019年出廠價首次突破4萬元/輛;

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2021年,出廠價4.3萬元/輛,但仍不足以撕掉“低端”標簽。

合資品牌“可依賴性”不足

長安汽車產(chǎn)品分為合資、自主兩大塊。合資部分包括長安福特、長安馬自達兩大品牌,自主部分有長安汽車、歐尚汽車、凱程汽車(商用車)等品牌。最新發(fā)布的阿維塔和長安深藍兩大新能源品牌屬于自主部分。

上汽、一汽、廣汽等汽車集團的支柱是合資品牌,如上汽大眾、一汽豐田、廣汽本田……長安汽車旗下合資品牌也有短暫的輝煌。

2016年長安凈利潤突破100億。長安福特全系銷量高達96萬輛、凈利潤182億(凈利潤率14.4%),對集團凈利潤的貢獻率超過九成。

2018年,長安福特由于產(chǎn)品更新速度慢及質(zhì)量問題,銷量暴跌50%、不到42萬輛,由盈轉(zhuǎn)虧。2019年,長安福特銷量再度腰斬、至18.3萬輛,虧損擴大至38.6億。

受長安福特業(yè)績拖累,長安汽車2018年~2020年虧損金額分別為31.7億、47.6億、32.5億。

2020年Q1,長安福特、長安馬自達銷量分別為3萬輛、1.7萬輛,在當季總銷量的份額分別為10%、5.7%,合計15.7%(數(shù)據(jù)來自銷量快報)。

2020年長安福特銷量反彈至21.4萬輛,其中SUV車型同比增長近80%。

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2021年,長安福特銷量回到30.5萬輛,凈利潤也提高到24.8億元,凈利潤率僅為4%。

2022年Q2,長安福特、長安馬自達銷量分別增到5.2萬輛、2.3萬輛,在當季總銷量的份額分別為11%、4.8%,合計15.8%(數(shù)據(jù)來自銷量快報)。

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國產(chǎn)福特短暫的輝煌及“隕落”,引發(fā)“長安過度依賴合資品牌”這個是似是而非的說法。

“以市場換技術(shù)”,組建汽車合資企業(yè)目的就是“依賴”。上汽“依賴”大眾/通用,一汽“依賴”大眾/豐田,廣汽“依賴”本田/豐田……只不過長安合資伙伴,從鈴木、雪鐵龍到福特、馬自達、沃爾沃的“可依賴性”遠遠不及大眾、兩田。

新能源車,特別是插電混動車的迅速崛起,敲響了中低檔燃油車的喪鐘。比如長安福特主力車型蒙迪歐,2.0T排量、車長4.9米、0~100加速6.5秒,百公里油耗約10升,16萬~21.7萬。這個檔次的燃油車處境越來越尷尬。



廣告
可依賴的年代,合資伙伴不算給力。如今那個年代過去了,合資品牌對長安汽車的貢獻更加指望不上了。

扭虧為盈——夕陽無限好

在2016年福特銷量沖高回落前,長安汽車整車銷售毛利潤率處于高位。

2017年毛利潤率見底后穩(wěn)步回升;2020年毛利潤136億、毛利潤率16.4%;2021年毛利潤153億、毛利潤率15.5%。2021年上汽集團銷量達546萬輛,整車銷售毛利潤率僅為4.9%。

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2016年,長安汽車出廠均價只有2.6萬元、成本2.1萬元,單車毛利潤4600元、毛利潤率17.9%;

難能可貴的是,合資品牌銷量占比下降,長安汽車出廠均價卻穩(wěn)步上行:

2019年出廠均價4萬元、單車毛利潤5900元;

2021年,出廠均價4.3萬元、單車毛利潤6670元,毛利潤率15.5%,較2016年下降2.4個百分點。

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相比之下,上汽集團2021年出廠均價超過10萬元、單車毛利潤只有5000元。

用藍色折線代表毛利潤(率)、彩色堆疊柱代表費用(率),可以看到長安汽車近年來業(yè)績改善的原由。

首先是毛利潤(率)的穩(wěn)中有升。2018年~2020年毛利潤率穩(wěn)住在14.7%,2021年突然升到16.6%,絕對金額高達175億。

其次是費用率持續(xù)下降:2018年毛利潤率14.7%,銷售費用率、管理費用率、研發(fā)費用率分別為8%、3.2%、4.8%,合計16%,比毛利潤率高1.3個百分點。

2021年毛利潤率提高到16.6%,銷售費用率、研發(fā)費用率分別降至4.4%、3.3%,管理費用率微升至3.3%,合計11.1%,比毛利潤率低5.5個百分點。

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2015年、2016年連獲百億級凈利潤是合資品牌的功勞,2021年扭虧為盈全賴自主品牌。出廠均價僅4.3萬元的車,長安一年賣出230萬輛,成本控制、費用壓縮已做到極致。

2018年~2020年,長安汽車扣非凈利潤分別為負32億、48億、33億;2021年扭虧,扣非凈利潤1.7億、利潤率1.6%;2022年H1,扣非凈利潤預計25億~35億(中位數(shù)30億)、同比增長238%~373%。

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可惜的是,長安汽車盈利“法門”基于的還是傳統(tǒng)燃油車。在2021年銷售的230萬輛車中,新能源乘用車僅10.6萬輛且70%是微型電動車奔奔。

2021年報顯示,新能源乘用車、商用車總銷量為11.4萬輛,銷售收入12.36億,出廠均價為1.08萬元!

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2022年1~6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大增127%,但由于基數(shù)過低絕對銷量僅8.5萬輛。7月1日起,長安新能源車“功臣”奔奔-Star停售轉(zhuǎn)而推廣尺寸更小、性能更低的Lumin系列。

低價新能源車不僅沒有貢獻利潤,反而造成虧損。長安汽車靚麗的業(yè)績表現(xiàn)完全來自低價傳統(tǒng)燃油車。夕陽無限好、只是近黃昏,對低價燃油車帶來的利潤應當視為“浮云”。

自主品牌分為乘用車和商務車兩大類。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銷量,早在2015年就突破百萬。

2021年230萬銷量中,自主品牌貢獻了175.5萬輛、同比增長16.7%。2022年H1,自主品牌銷量為90萬輛、同比下降6.8%;其中,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62.9萬輛、同比下降4.6%。

長安汽車 阿維塔的“短板”實在太短

針對自主品牌大而不強的局面,長安汽車選擇的戰(zhàn)略非常正確——電動化+智能化,怎奈實力不濟,沒有收到預期效果。

電動化

2017年10月,長安汽車發(fā)布“香格里拉計劃”,主要目標為2020年建三大新能源車專用平臺、2025年全部停售傳統(tǒng)燃油車。

2017年,長安汽車給出幾組目標:

2020年銷售400萬輛。其中,自主品牌246萬輛、新能源35萬輛;

2025年目標銷量600萬輛、自主品牌350萬輛、新能源車116萬輛;

但2020年實際銷量僅為200萬輛(出廠均價4.1萬元/輛),其中新能源車銷量約3萬輛。對照三年前公布的計劃,2020年整車銷售目標完成50%、新能源車銷量目標完成8.6%。

按照“香格里拉計劃”,長安汽車將2025年前投入1000億(動力電池300億、充電及服務200億、產(chǎn)品研發(fā)400億、專用有平輛100億)。

原定2020年的目標未達到,長安汽車的說法是“香格里拉”計劃推進步伐更加穩(wěn)健。根據(jù)調(diào)整后的計劃,2025年長安汽車總銷量400萬輛、其中新能源車銷量105萬輛。

智能化

2018年8月,長安汽車發(fā)布智能化戰(zhàn)略——北斗天樞計劃,“旨在從傳統(tǒng)汽車制造企業(yè)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(zhuǎn)型”(摘自《2018年報》)。

當時提出的目標是:“到2020年不再生產(chǎn)非聯(lián)網(wǎng)車”、“100%聯(lián)網(wǎng)”、“100%搭載駕駛輔助系統(tǒng)”、“2025年L4級智能駕駛產(chǎn)品上市”。

2021年報列出“天樞計劃落地有力”的成果有:遠程泊車系統(tǒng)(從2018年的4.0版升級到6.0版)、若干智慧座艙功能(AR導航、四屏聯(lián)動、手勢控制等)。

“香格里拉”、“北斗天樞”兩大計劃的方向不錯,但長安自身實力、品牌號召力及整合外部資源的能力不足。

2021年5月20日,與蔚來合資成立“阿維塔”。同年11月,由長安、華為、寧德聯(lián)合推出的“阿維塔”亮相。

2022年4月,長安將新源汽車命名為“深藍”,并發(fā)布了“長安深藍C385”,新車分為純電、增程、氫電三個版本。

通過“阿維塔”與華為、寧德深度綁定,是長安汽車“沖出重圍”的唯一希望。

華為、寧德都是無可爭議的龍頭,長安汽車是阿維塔的短板,而且非常短!

成為汽車領(lǐng)域豪華品牌的門檻很高,豐田、大眾、通用花半個多世界都沒有跨過,亮相僅半年的阿維塔卻自封為“豪華品牌”。堆料、標高價、砸廣告這“三板斧”不可能憑空締造出豪華品牌,“XX酒”、“XXX雪糕”都沒戲。

長安出廠價1萬元的新能源車算什么檔次、品質(zhì)/性能是什么水平,想必大家心中有數(shù)。制造出廠均價僅1萬元微型電動車的設(shè)施且“與燃油車共線”,用以生產(chǎn)豪華電動車需要強大的想象力。

【免責聲明】上海大牛網(wǎng)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(jīng)營金融島網(wǎng)絡平臺,從未開展任何咨詢、委托理財業(yè)務。任何人的文章、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,與金融島無關(guān)。金融島對任何陳述、觀點、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其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。股市有風險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
 

結(jié)構(gòu)注釋

 
 提示:可按 Ctrl + 回車鍵(ENTER) 快速提交
當前 1/1 頁: 1 上一頁 下一頁 [最后一頁]